《莫斯科省统计资料汇编》。卫生统计篇。第4卷
(1897午5月8日〔20日〕和1899年1月30日〔2月11日〕之间)
1.第1册。费·费·埃里斯曼主编。
1890年莫斯科版
[69—70]我们曾多次指出,从前有过世袭占有性质的工厂,这一事实在俄国现代的工厂日常活动方式中起着突出的作用。这一现象,按埃里斯曼教授的公正意见,就其对俄国中部无地的工厂无产阶级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完全值得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的注意,而我们还要指出一点,从工业卫生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88]所以,当只有英国一个国家于1802年首先颁布纤维品加工厂儿童劳动法时,俄国的法律至少在理论方面已超过许多西欧工厂法,尽管关于标准工作日等法令的确还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只适用于“在工厂注册的农民”。
[91]无庸置疑,不仅在俄国大的工业中心,而且在小的工业区,就现有的工厂企业数目来看,存在着产生工厂无产阶级的历史条件和日常生活条件。
[92]……例如,迫使梁赞人(普龙斯克,米哈伊洛夫、斯帕斯等县)抛弃自己故乡的农业,几乎是整村整村地涌进博戈罗茨克工业区的工厂。
102
[95—98]
表Ⅰ.
经我们检查的工厂的资料
脚注1
工人人数
最多时最少时现有的
全省共计………………14633894214114381
128%82%100%
列宁在表XIII《工厂和工人人数在各县、各等级各类行业中的分布》(第130—136页)中,把面粉磨坊和精粉磨坊、染布、纸烟嘴、封套和制盒等作坊数及其中的工人人数划分出来。
[169—170]表XXI.
各主要行业类别和使用各种动力的工人的分布
脚注2
发动机种类共计
绝对数
机械发动机……………………92302
马力传动………………………3559*)
手工发动………………………18520
百分比
机械发动机……………………80.7
马力传动………………………3.1
手工发动………………………16.2
(*)根据第163—166页的表格的计算表明:这全是马力传动;既用马力传动、也用蒸汽和水力传动的不包括在内。
列宁在关于棉纺织业、丝织业和毛纺织业的资料(第176—177页)中摘出关于手工织机和机器织机的数据。
[209]……机器织布厂的女工比手工织布厂要多得多……
[210]……在追求一己私利的厂主和在道义上负有保护弱者和无依无靠者的责任的国家之间定会发生与现代因童工而引起的斗争性质相同的新的斗争,不过将在另一种在经济和卫生方面并非不太重要的基础上——在保护女工的基础上进行。
{傻瓜!!!}
[240]……在各个不同的县,本地人出身的工人在县内工厂工人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完全不同……
本县工人的本县工人的
县县
百分数百分数
莫扎伊斯克…………93.40%德米特罗夫斯克74.85%
沃洛科拉姆斯克……92.43%谢尔普霍夫……57.99%
克林…………………86.37%韦列亚…………51.90%
布龙尼齐……………83.12%波多利斯克……51.38%
鲁扎…………………80.00%博戈罗茨克……50.38%
兹韦尼戈罗德………77.16%科洛姆纳………39.72%
······莫斯科…………24.24%
{参看第124页——-工业最发达的县~~~=工业最不发达的县}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一个县的工厂生产有巨大发展,会促进外地人流入该县。
脚注3
[243]本县出生的工人在本县和外县工厂做工的人数:
本县外县
1.布龙尼齐……………54421734
2.博戈罗茨克………139381414
3.德米特罗夫斯克……67171413
4.莫扎伊斯克…………7921391
5.沃洛科拉姆斯克……5371017
6.鲁扎…………………228970
7.谢尔普霍夫…………8849941
8.莫斯科………………5476840
9.波多利斯克………1727793
10.科洛姆纳……………3442772
11.兹韦尼戈罗德………1172532
12.韦列哑………………1457*)338
13.克林…………………3461315
*)∑=53238=占工人总数103175人的51.6%
103
(参看第247页)
[245]表ⅩⅩⅡ.
在本县工厂做工及在莫斯科省其他县工厂做工的男女工人人数资料。
本县出生工人:在本县工厂做工的
[247]表ⅩⅩⅢ.
当地居民人数和本地出生工人人数的比例
外来的工人本地出生的工人
县男工女工总计男工女工总计
共计438232201865841474192757774996∑=140837
[288—289]……表中所列的所有工人中,有10%不满11岁就进厂做工,有33%,或整整三分之一的工人,不到12岁就进厂做工,即比我国新的工厂法规定的儿童进厂做工的最小年龄还小。12—14岁这个年龄进的人数相对来说最多(30.71%),总算起来,幼年就进厂的占63%左右,即几乎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二。已满25岁进厂的工人很少(总共9.42%),——这一事实也表明:我们在这里
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真正的工人阶层,他们可以说素来是工厂工人,而不是偶然进厂的。
2.第2册。叶·米·杰缅季耶夫和费·费·埃里斯曼合编。1893年莫斯科版
第四篇
工厂的工房和住房
[25]问题在于,梭子有时猛烈地冲出织机打到工人脸上,往往击中眼睛;筘座顶部有一块预防梭子向上冲出的档板,即使梭子冲出,也只能冲向下面或旁边,因而有时会划破或损坏正在织的亚麻布。在我们的工厂里,则宁可保持织物完好而不保全工人的眼睛。
[27]大型织造厂
在第28页上列宁计算了各类织造厂中平均每家工厂拥有的织机数和工人数:第Ⅰ类——大型织造厂(大多是染织厂,很少是织造厂),第Ⅱ类——织机不超过10C台的规模不太大的工厂(大多是没有染色车间的织造厂)和第Ⅲ类——通常被地方自治局的统计学家算作手工业工厂的小织造厂。
(第29页)
每一家工厂工人人数
Ⅰ156台织机Ⅰ215
Ⅱ34台织机Ⅱ43
Ⅲ18台织机Ⅲ16(22
)
第35页第36页
[29]作坊本身不大,又摆满了织机,相对来说,简直是太挤了。拿我们所采用的3立方俄丈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看到,142家作坊中只有28家符合这一标准,即占作坊总数的19.7%,而使用机器的纺织企业,符合标准的则为78%,而且主要是只供较少数工人使用的整经和络纱车间……和使用机器的工厂的织造车间相比,手工织造作坊不符合我们所采用的每个工人3立方俄丈标准的要多得多:在那里,我们发现这样的织造车间占总数的50%,而在这里,102家作坊中就有96家,即占94%。
[31]按惯例,晚间照明完全由工人自己料理,每个织工或整经工点蜡或点灯的费用自理。当然,这样的照明总是很差的,即使煤油灯按喷嘴的大小来说可以达到足够的亮度,织工们为了节省让灯光若明若暗。厂主在这方面的干预也只限于偶尔要求织工不要使用煤油,而使用不太容易引起火灾的重煤油。——摇纬工(年幼的和年老的)由于工资微薄,点不起灯,晚上只好在织机旁几乎一片漆黑的过道上干活。
[34]小型织造厂
[35]
县有工厂的工厂其中织机
村镇数数目小木房台数
莫斯科…………………51721177
克林…………………193456732
谢尔普霍夫……………179116
科洛姆纳……………142325330
韦列亚…………………42434?
沃洛科拉姆斯克……113153682
兹韦尼戈罗德………61113?
莫扎伊斯克……………779?
671542202037+?
{112家工厂2037台织机。平均每家工厂18台织机。}
列宁在第36页上计算出每家工厂平均有多少工人,并记载如下:
2461÷156=16
2461÷112=22
[36—37]……每个工人只有很少量空气的作坊更加常见。在所有作坊中,近1/3的作坊每人得到的空气不到1立方俄丈,而3/5——不到2立方俄丈。在这方面,三种类型手工织造厂之间有一定的序列性。不到3立方俄丈的,在第Ⅰ类工厂中占总数的78.5%,在第Ⅱ类工厂中巳占83.7%。而在小型织造厂中,则占93.6%。
[38]……在所检查的作坊里,空气差不多总是很难闻的,而且经常尘土飞扬,所以,用织工们自己的话说,“不见天日”。
[39]……小型织造厂晚间照明经常比头两类工厂更差。这里晚间照明由工人自理——每个织工(多半是女织工)自费照亮自己的织机。
[40]3.染色-漂白-后处理和印花厂
[50]……(*)
[97]9.椴皮席厂
……椴皮席厂的特点在于:所有工人都住在做工的作坊里,从来都是带全家人,连吃奶的孩子也不例外……
[98]……椴皮席作坊的每个宿舍,无论大小,都像单马栏一样,全家人昼夜24小时都在那里度过。
102
在饮食卫生方面,椴皮席作坊差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马厩,而不是作坊。
(*)这样一直延续到1886年6月3日法令104颁布。在禁止向工人收作坊照明费用以后,这种惯例当然就打破了,但结果是相应地减少了印花工的计件工资。
[105]12.制革、手套和制靴作坊
[109]油漆作坊……空气污染严重,不习惯的来访者即使在作坊呆不大一会儿都会头痛得很厉害,甚至恶心;尽管这样,却没有一家工厂的油漆间或干燥室有通风设备。
[117]15.制毡和毡靴作坊
……所有的制毡工都用砖砌的没有烟囱的大炉子取暖——“不用烟囱”……
[253]第五篇
工人的卫生经济状况
[258]Ⅱ.工厂工人同农业的联系。
[280一282]这样看来,使工厂工人与土地断绝联系的最重要原因,是手工生产变为机器生产。虽然比较起来手工生产的工厂数目还相当多,可是其中的工人人数,同机器生产的工厂中的工人人数比起来,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所得到的兼务农的工人百分比是很小的,即全部成年工人的14.1%与纯粹农民等级的成年工人的15.4%
脚注4
。
脚注5
[292]从纯粹农民等级的全部成年男子和未成年男子中算出兼务农的工人的百分比,我们就可得出以下数字:
兼务农的工
人的百分比
有染房的手工棉织厂…………………72.5
*)丝织厂………………………………63.1
***)瓷器厂……………………………31.0
手工印花厂和经线分活站……………30.7
**)制呢厂(全部生产)………………20.4
纺纱厂和自动机织厂…………………13.8
有印花厂和后处理房的自动机织厂…6.2
机器制造厂……………………………2.7
机器印花厂和后处理广………………2.3
脚注4
*)有4700台手工织机和100台机器织机加工丝绸、天鹅绒和锦缎(I,177)。,
**)有4130台手工织机和3018台机器织机加工毛线(同上)。
***)在25家工厂中有22家是手工传动或脚踏传动的(Ⅰ,165)。
[296]不管情况如何,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以前的农民变为工厂工人,但是这种专门工人已经存在了。他们只被算作农民……因此,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已经形成的工人阶级,这个阶级没有自己的家园,实际上也没有任何财产,这个阶级毫无羁绊,身无隔宿之粮。这个阶级不是从昨天起才形成的,它已经有自己的工厂系谱,而且不小的一部分已经是第三代了
脚注6
。
[328]说到我们这里所有工厂的月平均工作天数,无论如何不能说超过22天半,确切地说,正象我们下面所看到的,只是22天。
{22×12=264
22.5×12:270}
[330]我们的工厂平均工作天数应该是多少呢?这张图表就回答了这一问题。机器生产的工厂为276天,而手工生产的工厂则为268天。
{365-276=89
365-268=97}
[363]用普通的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方法能更确切地算出这里工厂每昼夜平均工作时间。它等于12小时又39分。因此,一周(如果在这一周内没有节日)平均工作小时为76小时。
{参看第371页}
[371]最后,在我们这里各行各业所有工厂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可确定为74小时(第363页和第367页),可是在英国,周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56小时,因此这里的周平均工作小时整整多三分之一,即多32%。
[380—381]Ⅲ.半节日(*)
{共计41家工厂有半节日}
椴皮席厂的休息日
(第48—52号)
工作时间:从10月20日起,至6月29日止。
1月1日割礼节
1月6日显现节
(*)在某些工厂,工作在过节前结束或在过节后中午开始。这些不完整的工作日被算作半节日。
1月7日约翰先知会议日无
1月30日三圣会议日无
2月2日主进堂日无
3月25日先知圣母领报节∨
5月9日圣主教尼阔赖圣尸迁移日无
5月25日第三次找到约翰先知头颅日无
6月24日约翰先知诞辰无
6月29日宗徒彼得和保罗致命日无
有8月6日、
8月15日、
9月8日。
10月22只喀山先知圣母日无
10月28日代替母神节无
11月28日大天使米哈伊尔会议日无
11月21日先知圣母进堂日无
12月6日圣主教尼阔赖逝世日无
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无
12月25日耶稣诞辰∨
12月26日先知圣母会议日∨
小斋占礼七日无
耶稣受难周的星期六∨
耶稣受难周的
星期五
星期一是复活节的星期六
星期一
或星期二
是1月2日
圣诞节节期
圣灵降临节
星期日(36个,偶尔37个)。
总计:1897年6月2日的作息规范[105]在同一时期内:
+4个节日
-18个节日
共计——14
脚 注
脚注1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287页。——编者注
脚注2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5页。——编者注
脚注3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504页。——编者注
脚注4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4页。——编者注
脚注5
此处应为‰。——编者注
脚注6
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6页。——编者注
注 释
101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第7章《大机器工业的发展》的最后两节即第11节和第12节,利用了卫生统计汇编(《莫斯科省统计资料汇编》第4卷第1、2册)的实际材料。这本汇编载有地方自治局保健医生收集和整理的1879—1885年莫斯科省工厂卫生调查的综合报告。列宁仔细地整理了汇编的材料,计算了兼务农的工人的百分比和务农的时间、工厂的工作日数和节假日数,把汇编的资料同1879年《工厂一览表》作了比较,把莫斯科省各县分为工业县和工业最不发达县两类。工厂的劳动强度、工资报酬以及工厂卫生状况等问题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还计算了每一家工厂平均有多少工人等等。在这两册统计资料中有列宁作的大量批注和计算。
列宁指出,莫斯科卫生统计,即叶·米·杰缅季耶夫的著作(《莫斯科省统计资料汇编》第4卷第2册),对大机器工业彻底割断工厂工人同农业的联系的问题进行了实际研究(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493页)。列宁利用这些资料揭露了民粹派对事实的歪曲,他们硬说俄国资本主义生产依赖工人-耕作者,俄国工人认为在工厂劳动只是副业,等等。列宁还引用了莫斯科地方自治局统计工作人员对10万名以上工厂工人进行调查的资料,这些资料驳斥了民粹派经济学家抹杀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口流动性的进步意义的论据(同上,第504—505页)。——464。
102
以上是列宁在载于《莫斯科省统计资料汇编》第4卷第1册第1—92页的亚·瓦·波果热夫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莫斯科省世袭占有性质的工厂及其日常活动》一文上的批注。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7章第3节引用了这篇文章(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430页)。——465。
103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利用了对莫斯科省103175个工厂工人进行的调查的资料(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504页)。——471。
104
指1886年6月3日(15日)颁布的《关于对工厂工业企业的监督和厂主与工人的相互关系的条例》。该法令主要是对厂主随意课处工人罚款作了某些限制,因此通常被称为“罚款法”。列宁在《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这本小册子中详细分析和批判了这个法令(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25—64页)。——474。